企业新闻

Information



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,

他就学会了自信;


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,

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;


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,

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。


4e6e0246ly1fil7vrgl4qj21400qoq4y.jpg



我们常说“教育为本,德育为先”,可“德育”二字如同高深的佛法一样,有时说得再多再清楚明白也没有用,如何让孩子切身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,如何让孩子养成惠及一生的良好品性和自我修养,这是每个教育从业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。


如今,知育教育赋予了“德育卡”这样的使命——帮助学生“养成好习惯,树立好品格。”


精致有趣的卡片有着千变万化的形状,可异形、可卡通、可复古、可现代...


而不论它是何种形态,都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,让孩子能从这张小小的卡片里得到鼓励得到自信得到成长。 






德育卡——依由“赏识教育”设计:由学校设置卡片评价维度,学生因进步或被鼓励时奖励德育卡,父母又可凭借着孩子拿到的德育卡,对孩子进行二次鼓励。而每一张德育卡对应着相应分值的“德育币”,学生可通过累积德育积分兑换心仪的德育礼品。


此外,一定数量的德育卡还是参与学校兴趣活动的“敲门砖”。





例如在一场“德育卡变变变”的活动举办前夕,班里仍有同学未获得足够的德育卡,看着他们焦急的表情,老师决定让他们自主讨论参加活动的方案。


 “没有足够德育卡的同学是不能参加比赛的!”小明一说出已定的规则,没攒够德育卡的孩子就像霜打的茄子——蔫了。这时,小倩站起来说:“小明,上次你没能看成《中华小当家》,就是因为没攒够德育卡,现在你忍心看着‘悲剧’重演吗?”小明沉默着低下了头。


不少同学也说:“自从本学期开展争获德育卡行动以来,小方等同学比以前更努力了,我们应该积极帮助他们。”于是,同学们开始热烈地讨论如何帮助缺少德育卡的同学。


有同学说:“我认为,如果学习小组中有同学没攒够德育卡,小组成员都应该负连带责任,所有成员都不能参加活动!”此话一出便遭到同学们的抗议:“那岂不是有四个学习小组都不能参加啦?”“凭什么呀?我好不容易攒足了德育卡,却不让参加。这不公平!”


在一片议论声中,“学无涯小组”的组长浩浩率先站起来表态:“我赞同!这次我们小组有4位同学没有攒够德育卡,我没有尽到组长的职责。我提议我的小组先不参加,等下次活动我们全组同学都达标了,再一起参加。”


老师微笑着示意他坐下,赞许道:“浩浩同学的发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组长的责任与胸怀,组内同学团结互助,共同进步,这正是一个团队所需要的精神。但我们是否可以想个更好的办法,既达到教育警示的目的,又可以让全班一起参与活动呢?”





老师的建议让同学们又投入到新一轮的讨论中。组织委员周周说:“让德育卡多的同学送一些给不够的同学。这样,所有人都能参加活动了。”一部分同学点头表示可以接受。然而班级德育积分银行行长小莉却提出反对:“德育卡是同学们通过努力获取的,是一种荣誉,怎么能随随便便送人呢?若是规则被轻易打破,之后同学们就不会再重视德育卡了。”


“这...”同学们又陷入沉思。


有“军师”之称的小梅灵光一闪:“既然德育卡不能送人,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到足够的德育卡数,不如让他们打借条吧,先向老师借,并承若会在约定的时间内努力获取足够的数量还给老师!”她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一致认可。浩浩等同学还帮助没攒够德育卡的同学拟订了具体的“借卡还卡计划”。班长小雨还组织同学现场制定了“德育卡借还条例”,允许没有攒够德育卡的同学,每学期有一次借还的权利。





经过孩子们的举手表决,“德育卡借还条例”全票通过。小方和其他没攒够德育卡的同学也拟订了“借卡还卡计划”。具体内容包括:由老师借给每位学生数量不等的德育卡,学生在一月内要坚持“每周一诵”和“日行一善”。即每周朗读并背诵一首古诗词,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。完成约定后,学生可将欠下的德育卡还上。该计划获得全票通过。最后所有同学全都参加了活动,随后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,按时获取并如数归还了所借的德育卡。


而孩子也在这场活动中树立了规则意识,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,让同学们懂得互帮互助的美德,同时,学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,亲身参与班级管理,也提升了班集体的凝聚力。最终也在同学们自主决策的情况下有了圆满的结局。


如同学生作业中写道:“我手上的每一张德育卡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,它们记载着我在学校的表现,成为我的珍藏,让我引以为傲。德育卡伴我成长,德育卡给我快乐。”





赏识教育,是生命的教育,是爱的教育,是充满人情味、富有生命力的教育。

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、尊重、理解和爱。


知育教育,让孩子们在关怀中,得到爱与成长。